专题报道
【商院人物专题】张建华:上善若水,循序渐进
张建华,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价值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上海景观学会副理事长、日中景观学会(jcl)副理事长、国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协会上海分会理事长。
他,是上海商学院旅游与食品学院院长、东方财富传媒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他,是中国会展业十大会展教育人物、中国会展业十大会展理论人物;他,曾获得构筑闵行区HHR工程获国家人事部一等奖,上海科技发明一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三等奖;他,是老师们眼中大胆假设勇于实践的开拓者;他,是同学们眼中亲力亲为幽默睿智的激情导师。
张建华作为旅游与食品学院院长,一直坚持站在教学工作的一线,他平均每学年承担教学超过200学时,出版主要著作有《商业空间景观解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景观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桃李话园林》、《现代种子种苗学》、《玉米与现代生活》、《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园艺养生疗法》等,发表论文240余篇。在与学生多年的“亲密”接触中,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学生管理四部曲”,并将其成功实施运用于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在校期间,面对困难时习惯性的低估自己,毕业后到了社会上就更容易妄自菲薄。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这就是促使张建华提出“管理学生四部曲”的初衷。张建华说道:“由于我们上海商学院是一个二本院校,在二本院校中并不是最好的,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多少会因此有些自卑。其实,我们学校的学生不比那些名牌大学的差,只不过我们的学生现在缺少了那一根导火线,将他们的才华点亮。由此,推出了‘管理学生四部曲’来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从宇宙的奥义到管理四部曲”
“四部曲”究竟是什么?如何实施呢?张建华做了详尽的解释: “畸人,是伟大的庄子为汉语贡献的一个名词。“畸于人而侔于天”;也就是说在人世间孤独无匹,却与天道完美契合。人就是一个小宇宙,在学习上应尊重宇宙规律,顺势而为,采取上善若水,循序渐进的方法。世界的本源形象化来说就是四季,从春萌、夏长,到秋收、冬藏,大学四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用到学习上也是如此。”因此,所谓的“管理四部曲”也就是分为春萌、夏长、秋收、冬藏四个阶段。“春萌”就是刚入校时,大一新生们都对自己的专业感到迷茫,而这时要做的便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只有当他们认同了,萌发对专业的热爱,才能为以后的漫漫长路打下基础。“夏长”就是从大二到大三上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迅速提高其专业技能,同时成立科研小组让他们与老师一起研究课题,一起成长。“秋收”就是到了大三下学期要要求学生们尝试发表论文,品尝丰收的喜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到了最后一年,张建华认为应该鼓励同学们考研,在复习的过程中,将过去学到的知识拿出来温习、融合、感悟。就是所谓的“冬藏”。
“青出于蓝少不了的是陪伴”
张建华谱写的“管理学生四部曲”中,除了学生之外,还有一个角色也不可或缺——“老师”。学生在校四年的每一个阶段,都少不了老师们的发掘、带动、鼓励和陪伴。张建华在“管理学生四部曲”课题的实践中,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从“春萌”开始,用自己对专业的执着和热情点亮每一名同学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渴求。他说:“就拿我们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这个政策的实行下,有的学生能够三年发表7篇论文,有的学生能够在交大学报,甚至是权威性的《亚太地区景观会议》上发表论文,这些成果连老师都不一定能达到。每年,我们的学生还会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杂志,书本的编绘,像《常见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桃李话明园》、《市长内参》等都是我们学生的作品。”
张建华说,他愿意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并乐此不疲。在他的陪伴下,园林专业的同学每年发表论文40余篇,考研录取14-17位。(学生记者 孔莲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