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陈蓓丽事迹简介

  泥泞的小道,陡峭的山坡,初建的灾后板房区,都留下了陈蓓丽老师的脚步。从2008年开始,陈蓓丽老师就开始参与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事情源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地震后,作为一名社会工作的老师,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才能学以致用?经过几天的考虑,她毅然决定参加都江堰的社会工作援建,当时她的女儿只有7个月。 

  之后,她参与了“新启程——社会救助家庭社会工作介入”,开展社会服务项目研发和管理工作。该项目对浦东新区的潍坊、陆家嘴、东明、周家渡等10个街镇的8000户低保家庭开展社会服务,现在已经初步总结出了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开展个性化专业服务的经验,帮助一些贫困家庭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方法。由于其本人善于开展社会工作实务,她也定期为低保家庭开展涉及家庭关系、青少年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的讲座,将深度社会服务带给服务对象。 

  自从她担任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项目的督导工作以来,负责济南、南京、徐州、上海地区11个“贫困人群服务”项目的督导工作,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节假日还是身体欠佳的时候,她都千方百计利用业余时间,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前往项目实施地,深入服务对象的家庭调查研究,先后服务了11个地区的机构,涉及服务对象800余人。她希望通过自身实践,推进低保对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和标准。 

  作为学校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她带领团队进行专业建设,结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和服务学习,梳理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领域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作为一名社会工作的教师,她一直将社会服务视为己任,并为此努力。她常常与系里的老师分享她的感受:“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教师,既要多与理论对话,站在国际的前沿看问题,又要与实践对话,积极开展服务学习。 

    “把社会工作想成、做成生命体验的过程是陈蓓丽同志的座右铭!她将为此穷尽一生去研究、实践和奋斗。 

  “某一天,女儿问我:妈妈,做老师最开心的是什么事情?我说:那就是让每个学生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还有就是能够真正帮助1000个人。我感恩在我做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接受我服务的每一个人,是你们让我更多的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伟大。”——这是陈蓓丽老师在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发言中的一段话。 

     几年来,陈蓓丽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她多次参加上海社会建设委员会及上海市民政局召开的各种调研会议,反映民生,曾获得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她本人先后获得中国社会工作优秀人物、上海市首届社会工作十大杰出人才、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第一届金牛模范奖、上海商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入选上海市首届晨光学者,当选上海市青联委员;担任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督导以及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督导等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