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中国梦 校园美】刘俊:与学生谈心 乐在其中
我校财经学院辅导员刘俊在日前结束的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实现了上海市在此项赛事上零的突破。经过半年备战,从参加校内选拔赛到市赛、区赛直到最后的全国总决赛,刘俊一路过关斩将。2013年11月——12月,第二届上海市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上海各高校共有81名选手参赛,经初赛、复赛、决赛,刘俊晋级上海前10名,获得二等奖;2014年4月,各省市前10名选手参加第三届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华东赛区复赛,刘俊与来自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40名选手同台竞技,晋级华东赛区前10名,获得一等奖;2014年5月,来自全国共6个赛区的60名选手登上此项比赛的决赛舞台,刘俊成为全国20强,成绩排名第11,获得三等奖。
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此项比赛是对辅导员基本功的全方位测试,包括基础知识测试、博文写作、自我介绍与展示、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7项比赛内容,内容均贴合辅导员工作实际,侧重考查辅导员基础工作能力。
贴心交流 与时俱进
当问及比赛的“成功之道”时,刘俊觉得平时的积累很重要,“要多跟学生沟通”。刘俊几乎每一两周就要在学校住一晚上,充分利用这一段空余时间跟学生交流。“我会去宿舍看看学生,或找几个学生谈话,或用这个时间给学生开会。”刘俊认为,经常去宿舍看学生可以知道他们都在干些什么,自己心里有个底,就能够了解到他们的需求,更好地关心他们。
要贴近学生,在沟通途径上还得跟上学生的步伐。现在,刘俊通过各种社交工具跟学生互动。“我建议他们建立班级的微信群,还建了班长、团支书的微信群,这样分组方便我远程了解大家的动向。”刘俊很是满意自己的这一做法,“之前我还使用QQ,后来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用QQ而转用微信了,我得跟大家保持一致啊。”辅导员工作就是需要与时俱进,要跟学生联系紧密,就得知道学生都在玩什么,在干什么。
谈心谈话 乐在其中
正是由于平时的积累,刘俊在比赛中可以说是游刃有余。很多参赛选手对“谈心谈话”这一环节都比较犯怵,刘俊却觉得乐在其中。“其他环节比如‘主题班会’都是可以通过团队打造,事先准备的,唯独跟学生谈心这项比赛需要灵活应变。我平常就喜欢跟学生聊天,这一部分自然就不怕了。”
在全国的决赛中,山东大学的几名辅导员扮作“问题学生”,参赛选手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谈话问题。刘俊抽到的问题是:一个学生加入了法轮功的QQ群,如何找他谈话。“我以去教室上课时发现他在玩手机为引入,跟他聊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成功导入问题之后,我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首先就是要让他了解法轮功组织的实质,让他明白,我们不能参与也不能让周围的人参与进去,并应该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相关的部门,比如保卫处,或者派出所。”刘俊强调,这些基本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作为辅导员必须让学生知道,但是又不能强行灌输,否则可能引起抵触情绪。
比赛中,刘俊对该学生进行引导,帮他树立辨别是非的观念,并了解清楚了他这样做的需求是什么。当刘俊发现这个学生加入法轮功QQ群就是为了跟不同的人接触,扩展人际关系时,便直接告诉他:“我们学校有100多个社团,你可以选择加入你喜欢的社团,扩大你的人际交往。另外,学校与学校之间也有交流平台,你可以有多种渠道和方式认识更多的朋友。”那个学生觉得她说得有理,情绪上就松动了。“最后我们起身前往保卫处,那个学生去交代相关情况。整个过程在六分钟之内。”
我校历来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尤其关注辅导员人文素养,从辅导员培训到辅导员晋升、职称评定等,不断搭建辅导员发展平台,既展示了辅导员的风采,也提升了辅导员的专业化能力。2012年,我校辅导员张娓娓的博文在上海市辅导员博文比赛中获奖。 2013年,我校辅导员郝清羽被评为上海市辅导员十大博主。刘俊,作为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20强选手中最年轻的选手之一,也正是我校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培养的成果。
(宣传部供稿 学生记者王浚柯 摄影:吴国骏 滕力攀 )
新闻链接:http://www.sbs.edu.cn/xwzx/xyxw/201405/t20140513_2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