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酒店管理学生开展非遗文化之行

2025上海市民文化节3月29日启动,一年一度的“城市美育日”打开春天的诗意画卷,千余场融合特色文旅资源的美育活动,带领着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酒店管理学院非遗工坊的同学们也纷纷参与到了活动中去。

当日下午,学院部分非遗工坊的同学们来到了奉贤区柘林镇党群服务中心,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奉贤滚灯第五代传人王正荣老师。在工作室,王老师现场为同学们讲解了传承六百余年的滚灯历史。据了解,他从事滚灯传承创新事业已40余年,从最初参与胡桥滚灯的挖掘,到不断改良制作工艺,从用镭射纸替代传统涂漆,到为滚灯加装LED灯带,开创独特的夜间表演形式,滚灯的每一次进步都饱含着王老师对滚灯艺术的热爱。在实践环节,同学们在王正荣老师指导下完成基础动作体验,深刻理解“非遗技艺需要代际坚守”的核心要义。

王正荣老师与实践同学合影

与此同时,另外一组非遗工坊的同学们前往奉贤区非遗集市,特别拜访了非遗庄行土布染织技艺的陆老师。陆老师作为奉贤区海上贤韵非遗活态馆的负责人,已从事土布扎染数年,手作了许多精美的包袋、包链以及布艺装饰品。同学们在集市摊位上看到的每一抹蓝色、一针一线都是工作室的老师们从蚕丝开始亲手制作出来的。陆老师表示:“庄行土布染织,与普通扎染不同的是,它从细腻的蚕丝开始,便都是带着深深浅浅的颜色,而非手作后工艺浸染的,这也正是土布非遗的精美之处。”据悉,陆老师所在的工作室正在积极地推进非遗传承、非遗进校园等工作,希望在土布染织艺这项非遗项目上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陆老师与实践同学合影

酒店管理学院以市民文化节为契机,创新构建“非遗活态传承+文旅场景应用”的产教融合模式。青年学子通过沉浸式非遗研习,在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的对话中深化对文化创新转化的认知,并承诺将以新媒体传播矩阵与文旅实践为双引擎,为千年文化基因注入青春动能。

撰稿:修一纯、杨 林

摄影: 酒店管理学院

审核:姜 红

责编:张曼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