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党代会巡礼•发展成就篇】教务处(产学合作与实践教学办公室、实验实训中心):“四个着力”推进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教务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全面推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多元模式产学研合作、实践育人提升学生获得感四方面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成效

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硕果。全面落实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效转化为育人优势,2017年学校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2020年“红色基因 商道使命”党课成功入选“伟大工程”示范党课。教务处领衔申报的《“商务伦理与社会责任”目标引领下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获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累计建设63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覆盖全校所有学院,23个专业,辐射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学生在“外教社杯”上海市学生党史故事英文演讲大赛荣获2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编制《上海商学院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汇编》、《上海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汇编》等4个汇编,总结育人成效,形成课内课外、各部门联动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2.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见成效。学校获批9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工商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4个专业入选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8年学校《聚焦上海服务,构建新商科一流本科专业群》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3.多元模式产学研合作成果显著。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4项;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各1项,上海市新工科1项、新农科2项,实现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建设全覆盖;2015-2020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建设项目立项71个,上海市教学建设项目立项90个,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8项。

4.实践育人提升师生获得感。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4人。近5年来,共有18位教师获“国家级裁判员、宝钢奖、育才奖、晨光计划、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1人入选教育部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名教师入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专家/教练,3位教师在“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教学活动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优秀奖。“酒店接待”与“商务软件解决方案”两个项目入选第45届、46届世赛中国集训基地,4名教师入选中国专家、教练,5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1名学生代表国家征战第45届喀山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和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在沪中国集训基地保障团队荣获上海“工人先锋号”称号,并荣获“2020年度校内团队校长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取得突破,累计国家级“双创”项目188项,市级“双创”项目658项,校级1364项。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奖28项,在“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中累计获奖174项。获奖项目数量质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各类比赛指导老师和学生参与率逐年提高。

二、“四个着力”举措

(一)聚焦“课程思政”,着力教学改革全面推广

教务处以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为依托,构建具有商科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即由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理论课程与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课程相统一的“理实一体”的综合性立体化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1.组织实施“课程思政”全面推广计划

为确保课程思政全面推广计划顺利实施,教务处组织课程思政建设,引领实施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做到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将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在细化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考核“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印发《上海商学院“课程思政”系列课程建设意见(试行)》(沪商院教〔2020〕70号)、《上海商学院深化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沪商院教〔2020〕71号)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地生根;下拨专项经费用于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总结凝炼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2.落实“市—校—院”三级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以文法学院“课程思政领航学院”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市-校-院三级、育德指向明确、主题丰富、点多成面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启动“课程思政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建设工作,以教研室为单位,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定期开展“系部教学研讨会”,各团队制定“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听课制度,发挥专业特长优势,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法律职业技能竞赛。

图为我校课程思政建设标准研讨会

(二)聚焦“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一流专业

坚持“以商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创新发展,立足行业,突出应用,服务上海,面向全国,紧盯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规划,紧跟教育综合改革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及行业发展动态,紧贴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城市功能完善需求,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尊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思路,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为服务和引领商贸流通业发展及能级提升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优化完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水平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推行“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跨专业的开放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通识选修课,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公益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联动,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图为我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三)聚焦“产学合作”,着力多元模式产学研合作

教务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意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修订《上海商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沪商院教[2019]121号)文件,产学研合作遵照“互惠互利、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高”的原则,建立企业联盟机制,产学合作签约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制度等。对青年教师试行“双导师”制,聘请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到学校兼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经费投入,按照“保基础、突重点、扶特色”原则,实现教学功能与服务社会功能有机结合,共建企业助学机制和考评机制,设立企业综合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建立学生海外学习,实行经费分担和学分互认机制。

创新合作模式。教务处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产、学、研、创”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并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上海区域经济的创新性商科人才,实行“双导师(企业导师+专业导师)”管理办法,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与考核管理。依托“中科曙光”产教融合基地,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交流,人才培养机制。2018 年获批“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京东联合制定“互联网+商流+物流+教育”校园新零售人才培养训练计划等。2019年教育部中兴产教融合基地提交的《上海商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CO-OP校企联盟实践基地建设》案例,被评选为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从全国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上海商学院作为代表应邀参加了“实践导向:重构协同育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及“智慧学习工场,打造区域创新生态体系新引擎”两场国际论坛。在校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涌现了一批典型优秀学生代表,为学校今后相关产学研实践教学奠定了扎实基础。2016-2020年,学校累计有23名学生获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奖学金,为中国地区最多学校,2019年为全球获奖最多学校,学生团队获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佳绩。

教学资源共享。近两年,通过一流本科专业引领项目,建设4个优质创新型实验室,包含全国第一个全零售实验室、教育部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AI大数据实验室和电子商务VR实验室。大力加强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共赢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我校与行业标杆企业阿里旗下盒马鲜生、中联集团、上海迪士尼、万豪、京东等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为新商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契机。与上市公司、行业组织、工业园区上海杜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企承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等建设了6个企业营销中心产学研实践基地,通过企业营销中心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对接企业生产过程的实际需求,学生团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深度专业实践,从调研、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到项目评估,共同参与品牌价值评估、市场推广、营销策划、商业模式设计、管理流程再造、经济政策评估等多个项目。近5年,学生发表省部级及以上期刊论文68篇。

拓宽国际视野。我校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经济学院等多国高校开展了师生互访、学术交流、讲学、共建课程的深度合作,2019年《叙事的力量》国际工作坊,开拓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激发了学生的专业研发兴趣。签署合作备忘录高校97所,近1700名学生参与校际交流项目,全校占比达18%。

(四)聚焦“实践育人”,着力提升师生获得感

教务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在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鼓起师生的“勇气、志气、底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培养师生“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聚焦发展服务师生,从师生最期盼的事情干起,厚植实践育人的土壤,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气氛,搭建实践训练平台,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020年,学校获批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学校分类评价排名位列上海市应用技术型高校第5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来感谢信,对我校在世赛中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项目团队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此外,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教育部网站对我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援外培训项目”等进行多方面报道,2019年,学校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表现优异,获教育部颁发优秀组织奖,成为上海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图为上海商学院承办《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上海地区选拔赛


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感谢信

教务处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将继续强化思想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推动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贡献力量。

撰稿:教务处

摄影:教务处等

审核:熊平安

责编:唐昕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