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上商思政这五年·思政育人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3.18”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商学院按照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统一工作部署,以座谈会召开五周年为契机,紧紧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等内容,集中推出一批思政育人典型案例,全面展示学校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后,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思政课课程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研究,不断推动内涵式发展、提升思政课质量。同时,对标国家、上海市对“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立足学院工作实际,拓展社会大课堂、创新思政课形式,推动学校思政课程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动内涵式发展  提升思政课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从2022级开始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并成立教研室,校领导带头授课。课程采取课堂讲授、小组研讨、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阐释。

开展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研究。学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研究工作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研究方向。2022以来年市级及以上项目立项4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2项,建设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思政示范课2门,目前马院40%的教师主持在研上海市级以上项目,过去两年间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打造思政课课程群。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进落实本科生思政课学分学时、教学内容、教材要求,开设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论课程和个论课程,重点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伟大建党精神、党史系列选修课等设定课程模块,在全校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深耕打造上海市“中国系列”课程,已成功培育两门市级课程,校领导班子共同参与《商道中国》建设,围绕“四史”内容推出有特色的代表性《百年上海》等思政选修课程,每学期开设思政选修课10门次左右。

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围绕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主动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在前期“博物馆红色寻访”活动基础上,继续深挖奉贤博物馆这个“文化富矿”。共同以“探寻文化根基,构筑精神底色”为主题,以奉贤区博物馆“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为主线,以“同上一堂思政课”的方式,组织奉贤区大、中、小4-5位教师基于各学段思政课程教材,围绕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内容,探索“大思政课”社会大课堂和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展示。

创新实践教学形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紧扣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用好社会大课堂,积极探索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场馆、社区间的深度合作,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引导。一是连续三年在校内举办大学生上思政课大赛,指导学生作品荣获2022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本科组优秀奖两项。二是组建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先后推出 “00后”讲恩格斯、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系列现场主题宣讲。2023年6月,在上海商学院、奉贤区文明实践区校互联创新基地揭牌暨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启动仪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奉浦街道共同发布对接理论宣讲的思政课程清单,积极推动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理论宣讲。

拓展社会大课堂  创新思政课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形势对高校思政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大思政课”理念,遵循“大思政课”的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发挥商科专业特色优势,在优化教学工作体系和模式方法等方面持续下功夫,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向心力。

坚持“开门办思政”。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资源融合,依托区域化党建和思政课实践基地等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与奉贤区金汇镇明星村、上海农科院庄行综合实验基地的共建中,利用专业优势,送课下乡,形成实践滋养和智力反哺的良性互动,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调动育人主体、发掘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计划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构建形成大中小各学段纵向有机衔接、课内课外贯通、学校社会协同联动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

推进思政课模式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深化“专题+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一教研室一亮点”,并有效利用身边实践素材制作思政教学案例,全面提升课程育人效果。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利用好“大思政课”联盟,结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开展共建活动。积极组织参与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继续参加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我心中的思政课”大赛。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行杯”、“互联网+”社会实践大赛等活动。

探索育人共同体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奉贤区委宣传部、奉贤区文旅局、曲阳街道、奉浦街道及其下辖部分中小学、奉贤区博物馆等协力打造““大思政课”建设联盟”,举办“大中小学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思政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以“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高校和区域内红色场馆、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区域街道、中小学等单位深度合作,聚焦课程、教学、队伍等关键领域,探索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衔接、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建设,开展课程共建、师资共培、基地共育、资源共享,开展微观层面的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

撰稿:谭俊洪

摄影:宣传部

审核:张冰

责编:张曼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