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抓住经典阅读“小入口” 写好抗疫育人“大文章”

抓住经典阅读“小入口”写好抗疫育人“大文章”

——“新阅读 向未来”之世界读书日“夜读荟”抗疫专题活动用阅读为抗疫贡献力量


文以载道,书香致远。“新阅读 向未来”之世界读书日“夜读荟”抗疫专题活动自4月23日启动以来,围绕“以阅读构建三全育人新载体”的初心,扛起“用书香凝聚抗疫新力量”的责任,在各单位齐心推动下,在各领读人用心分享下,在全市广大青少年倾心参与下,近8000名校内外观众或听众在腾讯会议现场端和直播端参加了10期的阅读活动,以阅读凝聚起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图为主题活动宣传海报


凝抗疫之力,用心读出“众志成城战疫情”的磅礴力量

世界读书日“夜读荟”抗疫专题活动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复旦大学、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等单位承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电视台、易班网等媒体协办。在前期准备阶段和开展过程中,紧紧围绕当前的抗疫主题,写好战“疫”育人大文章,在“指导单位把方向、主办单位抓落实、承办单位重配合、协作媒体营氛围”的“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协同机制保障下,有力确保了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和校内校外资源的横向贯通,实现了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图为主题活动领读人宣传海报

4月23日至4月30日,10位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作为领读人,在“云端”共开展了10场阅读活动。来自全市大中小学的青少年学生和校外听众2700余人在腾讯会议现场端参加了阅读活动,另有近5000人在直播端进行了观看或收听,一起从书籍中寻找智慧,从阅读中汲取力量,凝聚起“众志成城战疫情”的磅礴力量。在活动准备阶段,每位领读人结合自己不同的人生经历、丰富阅历,千挑万选阅读素材、精心打磨多彩内容、用情琢磨丰富内涵,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的特点,精心策划确定主题和推荐阅读书籍。在阅读会进行的过程中,领读人用极强的带入感,以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方式,让广大听众参与其中,或读或诵或说或学,共同品悟书中故事给人的心灵触动,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来自抗疫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员、学者、媒体记者代表等各行业的10名主持人,精心围绕荐读主题,搭起了领读人与广大观众沟通的桥梁;参与观众带着思考,围绕读书之法、奋斗之路、信仰之力、育人之道等向领读人现场提出近50个问题,领读人都以自己的丰富阅历和知识积累给予了现场答疑。中新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等媒体累计报道该活动13次,把抗疫必胜信心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4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中心主任助理、副编审吴雪梅围绕“历史中寻力量,危机中见生机”,与广大青少年学生重读《查医生援鄂日记》。在云端,通过青少年学生的现场直接诵读,来亲身体验每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普通民众为抗击疫情做的点点滴滴,触摸抗疫历史中巨大的中国力量!吴雪梅在导读中说到,67篇日记描绘了中国成功抗疫的路线图,也揭示了中国成功抗疫的密码:那就是党的领导是抗疫胜利的基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抗疫中得到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让中国的抗疫阻击战可以全国“一盘棋”;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民族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抗疫行动的坚强后盾;医疗团队的集体战斗是抗疫成功的重要原因;抗疫中,“你我他”的共同发光发热使得萤火汇成星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级临八三班姜惜月同学在听了吴雪梅的荐读后说,立刻封城、如实上报、对症下药、建立方舱,这是党的领导;温馨年夜、离乡援鄂、奔赴一线、无怨无悔,这是中国人的担当。作为医学生,需要我们做好承担责任的决心,时刻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做好充足的准备。

图为吴雪梅老师现场视频截图


悟信念之强,用情读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

在4月23日首场读书会上,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复旦分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主任、《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周晔围绕“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主题,与广大青少年学生分享了“《共产党宣言》映照的党的初心使命”。在听了周晔老师的读书分享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亚男同学说,周晔老师通过《共产党宣言》诞生、中译和传播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向我们强调了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主力军,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响应党中央号召,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展现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上海商学院财务金融学院金融202班肖澜同学说,通过周晔老师的荐读,不仅使我们了解到这部人类思想政治史上的伟大著作,而且激发了我们对于分析和理解当今政治经济局面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热情。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要通过读书吸取精神营养,收获人生的启迪和智慧。曹杨二中金晨旭说,周晔老师的荐读让我们品尝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信仰的力量总是催人奋进,攻坚克难。青年学生也当实时重温经典,从中体会并坚定信仰,感受并增强信心,领悟并汇聚力量,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

图为周晔老师现场视频截图

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这一天,“红途”讲师、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社教宣传部部长傅强以“战略科学家钱学森”为题,用大量钱学森的感人事迹讲述了钱学森图书馆是如何以《钱学森画传》一书与馆藏资源融为一体、让航天梦激励学生强国梦、树立强国志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坚定信仰永不褪色。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六(2)班杨旸同学在听了傅强老师的导读后说,钱学森爷爷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用30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也要心有所信,方能所行,不忘信仰与目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三(1)班战鸿途同学说,钱学森爷爷的精神就好像中国人的脊梁,让我们挺直了腰杆,作为星空少年讲解团的一员,我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图为傅强老师现场视频截图


感意志之坚,用行读出“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执着品格

“每一个出生长大的孩子,处在不同的阶段,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更敏感,更多变,当青春遇到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 在4月23日的第二场读书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王苏教授结合大量充满灵动、给人力量的诗句,与大家分享了《给孩子的诗》,让诗歌开拓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王苏说:“我相信,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上海戏剧学院20级中国舞专业沈莘凯同学在听了王苏老师的讲解后说,王苏老师充满力量的声音带给了我们温暖,在当前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关键阶段,让我们静下心来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时也能帮我们调整自己的心境,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下阶段的学习生活中。20级主持专业董乐同学说,王苏老师用真挚的情感和传神的表达,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尽管我们是线上的形式见面,但是空间的距离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在交心。20级主持专业的李双安桐同学说,阅读是精神的愉悦,品读是灵魂的交流,王苏老师结合实例给我们讲重音、停顿,并亲自示范,言传身教,非常有感染力。好的诗词、好的书籍对我们的启发是潜移默化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图为王苏老师现场视频截图

4月28日,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正云教授以“治愈自己的成长之伤!”为题,对《为家庭疗伤》进行了导读。她认为,家庭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影响,家庭自身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家庭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经验的历程。针对“如何治愈自己的成长之伤”的问题,李正云认为,不时可见的外在伤害与个体报告的受伤感提醒我们重视家庭建设,同时不断阅读家庭、反思家庭,也找到自主的力量,做更好的自己。同时,也要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自我疗愈。上海市虹桥中学六(2)班赵方璐同学的家长听了李正云教授的报告说,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家长的情绪稳定是能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安全感的重要来源!现在因疫情宅家,作为家长,我要尽量做到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及时纠正,控制情绪不发火,耐心引导,加深亲子感情多交流,让孩子多读书,爱读书。

图为李正云老师现场视频截图


品真情之美,用爱读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间至善

4月24日,上海市劳动模范、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书记、校长王建芳向大家对梁晓声的《人世间》进行了荐读。王建芳在荐读中说到,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2)班吕唱同学在听了王建芳的荐读后说,通过王建芳老师深情并茂的介绍和讲解,让我感受到书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变迁的真实过程,也更能体会到我的爷爷奶奶辈、父亲母亲辈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与磨难。《人世间》的故事也能让我感恩幸福美满的今天,感恩我们生在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以及更加坚信每一个普通人只要能够艰苦奋斗、自尊自强,就一定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小学郜志宏家长说:“有感于《人世间》,时代赋予每个年代的人不同的欢乐与苦难……要勇敢的活在当下,直到有一天我们成熟了,长大了,每每想起过往,总还能有一些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应该以主人的姿态,尤其是以主人的姿态带领我们的孩子参与到生活的美好建设和感悟中来。”

图为王建芳老师现场视频截图

4月27日,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景洪春以“童年 成长”为主题,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景洪春在领读中说,《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针对如何读书的问题,在景洪春看来,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一是要读前言、目录和后记等;二是略读和精读结合;三是做批注、列提纲、 画图表等;四是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成长”;五是思辨式阅读,比较电影、电视剧视角、主题等差异。闵行区浦汇小学的学生家长陈利华在听了景洪春老师的荐读后说,面对当前上海的疫情,我想对孩子们说:“孩子,你们要像英子一样,不要随波逐流,始终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这一次的经历会成为你成长中的一笔财富。”


图为景洪春老师现场视频截图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高一(10)班沈靓颖同学在听了领读嘉宾、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书记、校长李元博士和大家分享的伯特兰•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后说,教育与美好生活,两者的联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而又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话题。朱影同学在听了4月26日由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上海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陶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以“上海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修复”为题的报告后说,郭老师的报告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生相惜,也懂得了要有一双能探寻身边美的眼睛!这些自然观察其实就是一个“观察——思考和研究——产生问题与看法——进一步探寻问题根本”的过程。

图为郭陶然老师现场视频截图

4月29日,全国阅读组织联合会理事、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院长方有林教授以“以身作则:岂止家庭教育的关键词”为题,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傅雷家书》。方有林老师的荐读让广大青少年感受到了家书中饱含着为人父母者的责任,传递着对真理、对道德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受到了傅雷以身作则的巨大影响力、强大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教书育人、经典阅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影响。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学生家长刘礼俊说,通过方有林教授对《傅雷家书》的解读,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在家庭教育中的力量与重要性。作为家长,在做好言传的同时,更要做好身教,也要带领自己的家人,一起“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们的成长,努力做好家庭教育,为孩子们营造一片广阔的天空。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教师、家长鲁瑾说,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会耳濡目染,养成好的习惯,更好地成长,所以教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家长要格外用心,好的教养,是孩子最美的模样。松江区中山第二小学四(5)班刘智麟同学说,今天通过方爷爷的讲座,让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了家庭教育的深远意义,也更深刻的理解了以身作则的道理与具体做法,盼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学习和践行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

图为方有林老师现场视频截图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阅读是秉心之烛火,蕴藏着无尽可能。“赶考”仍未结束,学习仍需继续。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一种风尚,更要成为一种习惯,从阅读中读出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厚度、奋斗的力度、至善的温度。在新征程上,有书香为伴,以书籍为友,我们必将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10期“夜读荟”活动的现场荐读视频将在易班网(https://q.yiban.cn/app/index/appid/1221995#block2)、上海教育电视台、第一教育APP等平台进行展播,继续以涓涓细流汇聚磅礴之力,用点点星光照亮抗疫之路,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新阅读、向未来”之“强国复兴有我、红色基因传承”专题阅读活动(第四季)将于5月11日至5月17日(每天20:00-21:00)在腾讯会议“云端”相约,让我们继续从阅读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用奋斗绽放梦想。

撰稿:唐昕辉

图片:宣传部

审核:张 冰

责编:唐昕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