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吴国欣教授做客“上商大讲堂”

4月13日下午,由科研处、艺术设计学院主办的第37期“上商大讲堂”在上海商学院奉贤校区四号教学楼212室圆满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二级教授、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吴国欣先生,为师生带来了主题为“视觉-文化-创新”的学术报告。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程艳萍做讲座开场致辞,教师代表及100余名学生聆听讲座,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储艳洁(主持工作)做了热情洋溢的总结发言。

首先,吴教授对视觉生理进行了阐释。吴教授认为,在中国,“视”和“看”的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而在西方,表示vision的视觉语义出现在13世纪。吴教授指出,视觉作为一种生理现象,主要通过视觉器官起作用,也就是光作用于物体形成的物象,反映到视觉神经上形成映象。人们认识一个物体的视觉形象要有三个过程:一是光学反应,也就是物体的反射光在视网膜上成像;二是生理反应,也就是物体的影像通过视觉神经系统传到大脑;三是心理反应,也就是大脑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讲,完整的”视觉”不能仅仅是生理现象,还应该包括人的心理感受。吴教授结合自己30余年的教学经历,对学习设计的同学们提出:设计需要拥有工程与技术的思维,这样才能将设计作品转换成设计商品,从而使得设计的价值得到升华与提升。

图为吴教授做讲座

其次,吴教授指出,在视觉生理层面相对应的是视觉心理层面,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之中所体现的是:“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而在西方语境之中:“人类完全生活在形态和色彩的环境之中,不断地受到外界刺激,唤起不同的情感。”这其中所包括是,视觉不纯粹是人类用来量度外界事物的工具,它比机械地睁开眼睛“看”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也就是对“看”的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方式,每个人的视觉感知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知;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的人也会选择不同的事物去感知,这样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接下来,吴教授将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两个层面的理论构建置入到视觉传达的核心概念。吴教授对于视觉传达的特性进行这样概括:设计图像并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而是作为信息的一种载体,使接收者共享这样的信息。随后,吴教授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层面进行阐释,分别从色彩、文字、材质、编排等方面进行阐述。吴教授结合自身担任上海世博会设计管理工作的经历,配合一些较为成熟的视觉设计项目方案,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案例实践分析。

图为讲座现场

最后,吴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核心观点的提炼: 人的感知80%以上来自视觉,从事视觉设计的从业人员占设计师队伍的50%以上。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每个领域都会和视觉相关,这体现了此次讲座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从视觉传达设计“平面(二维)、空间(三维)、动态(四维)”三个方面,结合中国文化传承和国际视野创新作为主要内容,在深入浅出地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总结人通过视觉对物的交互和体验,富有趣味性和观赏性,容易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吴教授寄语同学们,为中国设计的崛起而为之努力,让视觉中国在世界精彩呈现而不断践行,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

吴教授精彩的讲座内容,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广大师生,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储艳洁副院长代表主办方做了总结发言,感谢吴国欣教授以自己广博的学养、精深的造诣、宝贵的经验对师生们倾囊相授,为同学们释疑解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传授了学习的方法,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也为我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重要的建议。此次讲座作为“上商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很好地诠释了其“博众长,汇哲思”的宗旨,彰显“上商大讲堂” 作为学校素质教育标志性成果之一的特色和魅力,为上海商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撰稿:宿子顺 潘剑锋

摄影:潘剑锋

审核:储艳洁

责编:唐昕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