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第七届商业论坛暨《长三角商务发展报告》 《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顺利举行

12月23日,“活力与创新”——第七届商业论坛暨《长三角商务发展报告》《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与上海商务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奥纬咨询、阿里本地生活新服务研究中心、杨浦商贸集团上海杨浦商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参加了本次会议。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副校长贺瑛主持论坛

论坛由上海商学院副校长贺瑛教授主持,她代表上海商学院对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贺瑛指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及长三角商务一体化发展,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以“活力与创新”为主题的第七届商业论坛,并同步发布2022年度《长三角商务发展报告》《上海商业发展报告》,更好地宣传上海商业发展、商务领域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成效。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华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他谈到,这是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与上海商学院联合发布年度发展报告的第三年,双方通过建立深化委校合作机制、加强联合研究,共同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长三角商务发展报告》是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起,联合江苏省商务厅、浙江省商务厅、安徽省商务厅,委托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执笔,共同组织编写的年度报告,始于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度了。经过一市三省商务部门的共同努力,这本报告逐步成为商务领域积极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将在2023年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要求,聚焦商务领域共同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任务清单,推动长三角商务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协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共同促进消费,稳定市场增长,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高水平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办好进博会等重要展会;依托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同深化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等多领域合作。

在报告发布环节,上海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鹃发布了《长三角商务发展报告(2022)》。她详细介绍了2021年长三角商务运行情况。2021年消费市场快速复苏,长三角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5.3%,比2020年提高0.3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增速比上年(-0.8%)上升14.5个百分点。2021年,对外贸易加快增长,长三角外贸进出口增速加快、规模创新高。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41090 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占全国总额的36.1%。其中,出口额为82467亿元,进口额为58623亿元,实现贸易顺差23844亿元。2021年,使用外资稳健发展。长三角加快吸引外商投资,全年使用外商投资7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3%。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增速较快的行业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长37%、36.5%、27.1%。2021年对外投资稳中有进,长三角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455家。最后,她分析了2021年长三角商务发展的六大特征和未来长三角商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曹静教授发布了《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2)》。她介绍了上海商业运行的总体情况,同时指出,2021年,上海大部分地区月均消费水平出现显著增长,黄浦区和浦东新区仍居于高位。通过数据分析,上海消费能力整体较高的市级商业中心有吴中路市级商业中心、大宁市级商业中心、前滩市级商业中心和真如市级商业中心,其占比分别为74%、69%、66%和65%。消费排名前三的消费业态,集中于零售、生活服务、房地产服务、休闲娱乐、餐饮、保险金融服务和住宿七类消费业态,消费总额较高的市级商业中心主要集中于上海黄浦江沿岸的中心城区。她认为上海互联网公司十大品牌囊括了网络购物、休闲娱乐(阅读、音频、视频)、生活服务(餐饮、移动出行、旅行)、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财经资讯)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她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市居民信息消费行为,认为居民信息消费类型呈现三大特征:“重网购和通讯服务等基础型信息消费,轻娱乐型和发展型信息消费”的特征;男性比女性对信息消费更感兴趣;年轻人比年长者对信息消费更感兴趣。在“动漫网络游戏娱乐等”信息消费上,性别和年龄差异尤其明显。在信息消费能力方面,她认为,总体较低,且大部分用于物质需求方面,精神需求的信息消费能力明显不足;男性比女性的信息消费能力更强,主要体现在精神需求满足的信息消费方面;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精神需求满足的信息消费方面,随年龄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

在主旨演讲环节,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总监管小鸽以“消费升级,需求驱动——中国消费市场新机遇”为主题进行发言。她指出,中国零售市场预计在2023年疫情稳定后迎来新的增长,上海市社会零售规模持续扩大,电子商务比重将不断提升。从上海市社会零售总额和电商化率发展趋势图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上海电子商务占比为21%,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她提到,虽然疫情影响了全球流通,但是上海凭借自身强大的消费能力和领先的消费意识,依旧受到全球消费品企业的青睐,跨境贸易和首店经济、“买全球”助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海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到40%以上,口岸进口服装、化妆品、汽车在全国分别占比约70%、41%和37%。上海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国际零售商集聚度位居全球城市第二。在首店经济方面,2022年1-9月共有703家企业选择上海成为其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其中全球、亚洲首店共27家,在主流电商平台上上海贡献了全国近1/6新锐品牌销售额,“上海出品”成为助力消费提质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她认为,中国消费市场将迎来新的机遇,“Z世代”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导群体,他们带来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新零售”概念,更加关心除了材料、制造工艺和安全等基本品质外的商品新价值,以及实体店的新形式和新体验,他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促进了电商的细分化。她指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另一个新动向是,疫情带来了重视陪伴和健康的产业机遇,疫情中强大消费力催生境内免税市场。基于消费市场的变化,分销行业的零售创新和数字化趋势明显,新型商业模式将不断出现。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做了“进博投资溢出效应分析”的主题报告。他分析了历届进博会累计数据,尤其关注投资促进相关溢出效应。四届进博会累计成交额2723 亿美元,其中,在第四届进博会上,上海组织集中签约441 个外资项目,带动投资716.5 亿美元。他提出,应用大数据的方法,观察“展商变投资商”规律和路径,以此促进重点项目落地。项目建立了8 大数据维度、240 多个数据字段的展商数据库,精准刻画展商画像,并通过专家经验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将高溢出企业划分为超大型航型、活跃投资型、成长开拓型、创新制胜型等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高潜力参展投资商预测模型,最终形成招商重点长名单和招商重点短名单。这种方法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到更大范围的投促工作中去。他认为,可以从集约化、品牌化、专业化、数字化四个方面加强上海外商投促工作,具体包括理顺公共服务市场化组织的合作链条,全市“一盘棋”,科学有序服务投资者;构建上海城市品牌,从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根据企业需求量体裁衣,提供更专业、更人性、更主动的服务;复制“大数据+招商实践”工作逻辑,促进市区两级联动,实现精准招商、平台招商。

阿里本地生活新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瑞东发表了以“本地即时电商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演讲。他阐述了本地即时电商的内涵与外延。他提出,本地即时电商已从最初的餐饮外卖延伸到了生鲜、鲜花、医药、美妆等品类,消费场景持续拓展。2021年,本地即时电商中餐饮品类的同比增速为40%,零售品类是60%,医药品类更是达到115%。其中,Z世代是即时电商的主力消费人群,18-35岁用户群体占比超过70%。他预计,到2030年,中国本地即时电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实物电商规模的60%,即时配送的订单规模也将超过2000亿件。此外,他分析了本地即时电商的发展趋势。由于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密集居住和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降低又增加了更多即时服务场景,决定了本地即时电商拥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传统生活服务行业具有长尾、本地化特征,数字技术的改造赋能效果将尤为明显;本地即时电商在未来将进一步向多(更多品类)、向前(供应链前端)、向下(低阶城市)发展;本地即时配送网络将成为城市商业、民生保障的新基础设施;远场、中场、近场的无缝联动将成为数字生活服务的新常态。

杨浦商贸集团上海杨浦商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骏豪做了“上海社区商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他强调,在社区商业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社区商业未来将不仅仅是购物场所,也是人们社交、体验、邻里之间共享互动的重要场景,将从单一购物型向体验性、共享性、情感性的复合功能型转变。他介绍,杨浦商投公司从2018年开始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社区商业”,根据社区居民结构和特点,精准引进创新业态和品牌商铺,例如在杨浦商贸延吉商业中心等原工业区社区引进星巴克等品牌商铺,促进生活品质提升;在集社区、园区、学区复合型的“三号湾”社区商业中心地下一层引进盒马Mini,极大满足了当地居民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在“勤海”社区商业中心,零租金引入“小修小补”店铺、共享厨房、童趣天地空间等,以此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推动基层社区治理。

通过本次论坛,集聚专家智慧,共同探讨上海商业及长三角一体化大市场的发展活力与创新未来,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新的视野和新的思想,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商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撰稿:刘斌

摄影:张晓晓

审核:刘斌

责编:唐昕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