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国际商报:谁为加贸企业输入“正能量”?

   

    本届加博会以成交额增12%的成绩落幕。加贸企业占我外贸企业总数过半,但今年1~5月加贸占我外贸总额比重回落至三分之一左右,加贸进出口增幅仅为3.2%。呼唤政策支持、试水内销,加贸企业的突围之路需要多少“正能量”?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5月,加工贸易进出口5470.7亿美元,增长3.2%,占同期我国贸易总额比重为32.6%。其实,占据中国外贸企业总数过半的加工贸易企业,由于其代工的特质,往往能最快感知外需冷暖。


  为了生存,多数加贸企业默默踏上转型升级之路。很多加贸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创新方式。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大户,比如广州互太纺织公司,通过降低产品投入与消耗来缩减成本,在减少煤耗的同时,开始实施染料助剂无磷化采购以节约用水。还有一些“隐形冠军”也悄然实现了转型升级。但这些暂时“突围出来”的企业仅仅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加贸企业还在为生存奋力挣扎着。


  它们需要怎样的支撑?现有的各种优惠政策是否能帮到“点儿”上?


  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新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雷丰庆无奈地对国际商报记者说:“我们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属于节能环保的产品,其中电热水器比普通产品节能四分之一,但是政府在推动节能产品应用上给予的支持太少。企业需要布渠道、网点,投入非常大。仅靠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自己去推动,恐怕很难有进展。”


  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建国曾提出宏观层面的思考:“出口贸易下降,国家出台了八项政策。可是内销呢?却未见扶持政策出台。比如财政政策,能不能把出口退税的财政政策拿一部分出来,补贴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和零售商自有品牌的采购……”


  企业们也期待这些问题能在加博会上引起更多关注,但显然此次加博会还未将此提上日程。


  反观国外,上述节能电热水器产品出口到南非后,当地政府对产品补贴的力度非常大,原价5000~10000元不等的产品能得到3000元的补贴。


  不仅是在高科技产品方面,包括本土地域性特色较强的传统工艺产品也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这些花费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传统产品将销声匿迹。


  记者在加博会展台看到,来自湖南湘西地区的花垣蚩尤美苗乡民族民间工艺有限公司的展台上悬挂摆放着精美的手工制品和艺术品,却乏人问津。细问原因,公司市场部经理石金涛说:“我们企业在湘西乡下有4个制作厂房,每个厂房有200~300人在进行手工制作。但我们地处偏僻地区,找一个有网络的地方很难。像这次推出的‘加博汇’等电商平台不太适合我们,搭建网店也不容易。”


  另外,记者从企业处了解到,在开拓内销市场时,恶劣的社会信用环境可能带来更大难题,货款回收周期延长,而大量中小企业本来就面临融资难题。“我们今年开拓内销的资金压力也更大,政府、行业协会能不能探讨形成一个解决方案?”乐成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营业及市场专员王伟成问道。


  试水内销不容易


  新形势下,加贸企业若不加速转型升级,将很难承受成本变动带来的压力。外部环境稍有变化,企业就会痛苦不堪。当企业开始逐渐转向内销时,又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这时企业不得不重新研发、创新本已适应国外需求的产品,而这部分的花费往往会拖垮一些中小企业。


  宝泉电子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精美礼品和轻工产品的外贸企业,其自主品牌SMARTEK在日本等国具备完善的销售通路。其负责人王定全告诉记者:“虽然也考虑过做内销,但国内的消费者比较接受体积大的礼品,精致与否还在其次。但是我们的产品主要是由香港、日本的专业设计师设计,更加符合欧洲等国家的喜好,想要彻底改变风格是不容易的。”


  王伟成也对记者表示:“我们生产的一些产品是专门适合国外消费者使用的,比如钓鱼灯、多功能电筒等,在国内销售得不太理想,这和国人生活方式不同有关。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改造产品,使其更加适应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将产品的充电电池改为国内普遍使用的干电池。但在大的方面是很难全部改造的,转型过程中的资金问题非常严峻,我们只好寄希望于消费者慢慢接受我们的产品了。”


  记者在现场发现,虽然目前加博会的产品已更加适应中国市场,原来将出口产品原样照搬到国内销售、使用习惯和物品尺寸明显与中国市场不匹配等现象,已经不太容易见到,但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因其成本高,还是不能轻易“转身”。


  这也是对现实的恰当反映。金融危机以来,外围市场消费规模收紧,人们只买生活必需品。那些更贴近生活的产品生产商,加上一点小创意,再用点心思在渠道开发上,企业经营便富有活力。但是对于较高端的产品来说,原来那些对国内市场一无所知的生产商至今未能胸有成竹。

 

相关链接:http://news.cnfol.com/130625/101,1280,15398894,00.s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