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上海教育新闻网:“95后”上海小囡暑期成为沪语报站“啄木鸟”

  今年暑假,上海商学院一群上海籍学生开展了一项特别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公共交通中的沪语报站“啄木鸟”行动。行动小组由该校文法学院沪语社团的师生组成。这群满怀热情的95后上海小囡,为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母语而不知疲倦的奔走于这座城市,对他们未知的家乡文化的探索。这次经历中留下的故事和点滴感悟,让他们获得成长,让他们学会承担。

  7月16日,沪语报站“啄木鸟”行动小组进行了第一次的小组活动。下午一时许,学生一行八人在五角场汇合,开始了关于项目具体事项的讨论。在大家共同的商讨之下确定了未来几周活动的具体时间、内容,包括分配公交站点、在人民广场对市民进行关于沪语报站的访问,还有对专家学者的采访等。 

  7月20日,为了能更好地了解上海话的现状,小组进行了第二次的活动,集中在人民广场一带对市民进行调查采访。在热心路人的配合下,成功地完成了十组访问。留下了珍贵的视频影像,取得了宝贵的访问资料。 

  继上次完成对市民的采访后,“啄木鸟”行动小组便马上开始了下一阶段的任务进度,也就是本次项目的真正关键——找寻公交车沪语报站中的错误读法。为了方便各成员的行动,他们将重点公交线路区域性分配,在炎炎夏日冒着38度的高温,去乘坐公交寻找错误。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小组一共参与听取了100条线路,由于人力有限,无法做到覆盖全上海所有的公交路线,但还是找到了10条路线的10处错误的站点名称播报。通过反复推敲,查询专业书籍,小组将最后的纠错报告交予了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8月10日,王心怡和刘宇轩前往采访上海大学文学博士、上海话保护和推广的青年领军人物朱贞淼老师,就上海方言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的传承与保护向朱老师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中还包括就“新上海人”对上海方言的传承所带来的影响这样独到的问题,并且从与朱老师的对话中了解到了上海方言文化目前在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具体情况,还获取了宝贵的组织活动经验。另外,小组还参加了“上海书展——上海方言+ 系列图书签售会”,有幸能与钱乃荣先生、王汝刚老师见面探讨吴语上海方言。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社团的大学生们表示,从感觉家乡话可有可无的到感知家乡话的重要性,通过活动更新了自己的思想。自己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交际工具,更是每个时代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青年人来说,保护和传承上海话,是每一代上海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他们自然也必须承担起这个义务。他们说,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传承和保护活动的终止,把这次经历中留下的故事和点滴感悟,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形成属于自己的档案保留下来。今后他们还将会投入更多时间在这份事业上,想方法、组活动让更多的小朋友、外地朋友都参与进来。 

  据悉,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潘懿敏老师领衔的“沪音·商音”项目获得了2015年市教委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立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项目组精心准备的一系列活动之一。 

相关链接: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6/09/02/2064403.html

  

推荐阅读